如果要让你说出兰州这几年大的变化,你会想起什么?有很多人会说,“天更蓝了”“城市更干净了”。再具体点呢?你可能会想起,十年来,马路边雨排口的油污不见了,冬季下水井盖被污水顶起的管网堵塞不见了,私拉乱收的“三马子”不见了,周边的垃圾猪养殖场不见了。你可知,这些改变源自哪里?今天告诉你一个参考答案——2011年3月24日,兰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截至2021年5月20日,已运行3710天(10年零57天),累计收运处置量突破100万吨,实现碳减排22.68万吨。
主城四区垃圾收运全覆盖:从哪来?到哪去?门儿清!
“根据提油量来换算的话,累计资源化处置的100万吨餐厨垃圾,相当于阻止了5.82万吨‘地沟油’、50.52万头‘垃圾猪’流向餐桌,有效杜绝‘地沟油’和‘垃圾猪’危害居民身体健康,保障了市民的食品安全。”兰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厂运营方副总经理韩杰荣介绍,“从餐厨垃圾计量监控平台到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智能收运系统,现在后台已经可以准确计量出每个餐饮企业的垃圾收运量,实现了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的源头清单管理、全过程追踪以及收运的空间线路规划。目前规划收运路线122条,配备各类收运车辆65台,主城四区日均收运餐厨废弃物达到350吨,单日高收运量超过400吨。”到2020年上半年,驰奈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已在兰州主城四区的餐饮店面达到全覆盖,总体有效收运率已经达到95%以上。
“市城管委主要从三方面做好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监管。”市城管委基建科科长常城说,“一是建立了信息管理平台,对接餐厨垃圾处理厂的自动过磅系统、行车记录仪等,信息化监管其处理程序。二是对部分商家不按规定倾倒、处置餐厨垃圾的餐饮店面进行严肃调查处理。三是建立餐厨垃圾处理台账,对所有餐饮企业的餐厨垃圾流向做好全面追溯。”
走进兰州餐厨垃圾“消化系统”:终变成三类五种资源化产品
垃圾不落地,落地即为宝,兰州的餐厨垃圾到底是怎么被“吃干榨尽”的呢?5月20日上午,记者跟随该厂技术人员的脚步走进了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车间,4个大型的餐厨垃圾收运对接口正像4张等待投喂的大嘴巴一样张开,空气中有一种酸腐的味道,“走到这里,就相当于走进了兰州餐厨垃圾的‘消化系统’,每天4趟收运来的餐厨垃圾倾倒进这个对接口后,就会进入下一步消化处理环节,它们终会变成三类五种资源化产品,重新回到生产或消费环节。”
餐厨垃圾处理后产生的生物燃气可以发电供热、也可作为车用燃料和家庭燃料;餐厨废弃油脂经深加工成生物柴油;沼液部分进行微生物复合肥和土壤调理剂的生产;固体废渣进行有机肥生产;每个生产环节的废料都成了下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料,达到“零排放、零污染”目标。
兰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在国内开创了多项第一
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在兰州的十年之路,不止是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方面的探索之路,也是在科研创新上的探索之路。甘肃驰奈目前也是我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工程实验室的主持单位,围绕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处理设备已获得65项国家专利,先后承担完成了包括两项国家火炬计划在内的十余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目前正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课题研究。其创造性提出的利用有机酸液为主要原料研发有机酸土壤调理剂的相关研究,对于提高城市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产品附加值,同时降低西北生态脆弱区的土壤改良和生态修复实施成本起到了有益的帮助。
兰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已在国内开创了多项第一。它是全国首个采用BOT方式投资运营的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它是全国首个采用厌氧发酵为主体工艺的餐厨垃圾处置项目,至今,厌氧发酵已成为餐厨垃圾处置的主流工艺;它是全国第一个将餐厨垃圾收运协议纳入食品经营许可证前置手续的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它是全国第一批餐厨垃圾试点城市,并于2016年首批通过国家试点城市验收;它是全国第一个签订《CDM碳减排买卖合同》的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它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并实现“餐厨垃圾处置零排放”的项目;它也是全国第一个被列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再生利用“兰州模式”被甘肃省列入示范推广的循环经济“七大模式”之一。